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黄浦江畔的潜伏者

第十一章 档案里的坐标

一大早王龙就来到了档案室,他知道今天要找的东西藏在民国二十六年的军需档案里,那些泛黄的纸页里,藏着能决定上千人性命的秘密。

“陈先生来得早,昨夜江湾那边枪响,怕是又在抓人” 老张正用煤炉烤着馒头,白雾裹着面香漫过档案柜。

“张叔消息灵通,我还以为是过年的鞭炮”王龙摘下沾着霜的手套,指尖在 “民国二十六年” 的档案盒上轻轻敲了敲,他故意让南京口音里带着慵懒,仿佛对时局漠不关心。

档案室的挂钟刚敲过九点,王龙就搬来梯子,爬上档案柜顶层。积尘在阳光里翻滚,呛得他直咳嗽,最角落的档案盒上贴着 “甲字三号库” 的标签,牛皮纸已经太过于陈旧,他小心翼翼地抽出卷宗,金属夹扣在寂静的房间里发出刺耳的声响,惊得窗台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走。

卷宗里的图纸泛着潮味,墨迹在岁月里晕成淡蓝,王龙展开第一张布防图,铅笔标注的仓库轮廓在眼前渐渐清晰:四方形的主体建筑,周围环绕着三米高的铁丝网,四角各有座岗楼,岗楼之间的虚线标注着 “巡逻路线”,每隔五十米就有个红色三角,代表机枪阵地,王龙的指尖划过图上的 “江湾机场东三公里” 字样,看的异常的仔细。

“陈先生在看什么?张主任让整理抗战时期的物资清单,说是要核对仓库账目” 李梅这个时候端着热水进来, 她把茶杯放在桌上,抬头看向王龙,李梅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王龙的面前。

“随便看看,这旧图纸画得倒挺细致。”王龙连忙合上卷宗,对于李梅王龙一直很是谨慎。

“我弟弟就在江湾那边当差,说是仓库的墙比城墙还厚,里面黑得很,进去都要蒙眼睛”李梅的目光在卷宗封面上停了停,然后意有所指一般的用手指在桌上画了个方形,。

“这么神秘?莫不是藏着金银财宝?”王龙端起茶杯的手顿了顿,茶杯里的热水有些烫,他故意用玩笑的语气,眼角却死死盯着李梅的反应,因为李梅的话,多少有点意有所指的意思。

“谁知道呢。” 李梅转身时,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,布衫口袋里掉出个小本子,封面上印着 “江湾驻军通讯录”,王龙弯腰去捡,指尖触到纸页的瞬间,听见走廊传来皮鞋声,他迅速将本子塞进卷宗,抬头看见钱立此时站在了门口。

“陈志明,整理旧档案?张主任说民国二十八年少了批步枪,你帮忙查查。” 钱立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过桌面,然后眼神仿佛要穿过王龙的身体一样,注视着王龙。

“是钱先生,我这就找”王龙连忙起身,卷宗在怀里硌出硬邦邦的形状: 他故意将 “甲字三号库” 的卷宗塞进其他档案里。

钱立走后,王龙把自己反锁在档案室。他从卷宗里抽出李梅的小本子,扉页上用钢笔写着 “嫡系部队独立营”,下面列着密密麻麻的名字,每个名字旁都标着职务:“营长赵虎,副营长刘彪……” 最底下画着张简易地图,仓库周围标着七个红点,旁边写着 “哨位换岗时间:每两小时一次”。

王龙拿出铅笔,把布防图上的关键信息抄在烟盒背面:铁丝网通电,岗楼配备重机枪,仓库大门有三道锁,钥匙分别由营长、副营长和军需官保管,当他抄到 “地下一层” 时,铅笔芯突然断了,黑色的铅屑落在 “弹药库” 三个字上,像泼上的墨。

中午吃饭时,王龙故意坐在小赵旁边。食堂的煤烟呛得人睁不开眼,他假装扒拉着碗里的米饭,耳朵却捕捉着周围的动静。“听说仓库昨晚又加了岗。” 两个穿军装的人坐在邻桌,搪瓷碗碰撞的声响里,“说是要运新家伙进来,卡车都蒙着帆布” 王龙的筷子在碗底划出声响,将这句话牢牢刻在心里。

下午整理仓库出入登记册时,王龙发现民国三十一年的记录有处涂改,上面之前的“十月十五日,入库步枪三百支” 被改成了 “二百支”,王龙用指尖抠了抠,露出底下模糊的 “弹药” 二字,旁边的签名是 “张诚”,钢笔字的弯钩处带着惯有的颤抖,与他现在的笔迹一模一样。

王龙将抄满情报的烟盒藏进钢笔笔杆,金属管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伊春林区的枪管,他知道这些信息像埋在雪地里的炸药,只要找到合适的引信,就能炸出惊天动地的声响,锁档案柜时,他特意将 “甲字三号库” 的卷宗放在最显眼的位置。

下班路过收发室,小赵正对着份电报发呆,电报纸的边角露在外面,印着 “速调一个连加强江湾仓库防卫”,王龙假装系鞋带,看见电报末尾的署名是 “南京总司令部”,小赵发现他在看,慌忙将电报塞进抽屉,脸红得像被冻坏的萝卜。

走出党部大门的时候,外面的寒风吹得人脸生疼,王龙看见李梅站在巷口,手里提着个食盒,看到他的时候,面带微笑径直走了过来。

“陈先生,我娘做了些羊肉汤,我弟弟说今晚有大人物来仓库” 李梅把食盒塞过来,指尖在他手背上迅速划了两下, 王龙微微一愣,不明白李梅究竟是什么意思,当他握住食盒的瞬间,感觉里面藏着硬东西,低头看见食盒底贴着张碎纸,上面画着一把钥匙。

王龙装作不动声色,对李梅的食盒表示了感谢,李梅也没有过多停留,微笑一下以后离开了这里。

目送李梅离开以后,王龙坐上了一个黄包车,在车上王龙掀开食盒的夹层,里面是张仓库的地下结构图,用铅笔描的线条歪歪扭扭,却清晰地标出了通风管道的位置,旁边写着 “直径五十厘米,可过人”,他突然想起李梅弟弟的名字好像叫李勇,在通讯录里是 “仓库卫兵”,签名的字迹与这张图纸如出一辙。

回到住处,王龙将所有情报摊在桌上,油灯的火苗跳了跳,照亮那些重叠的坐标:江湾机场东三公里,独立营驻守,七处哨位,三道锁,地下一层弹药库,通风管道可潜入…… 他用红笔在地图上圈出仓库的位置。

窗外的梆子敲了十下,巡捕的皮鞋声从巷口经过,王龙将情报折成细条,塞进掏空的《论语》里,这本书是 “陈志明” 的父亲送的,扉页上写着 “学而时习之”,此刻却成了最危险的容器。他知道,这些档案里的秘密,很快就会变成刺破黑暗的武器,而他这条潜伏在泥土里的蚯蚓,终于找到了可以拱开的裂缝。

晨光爬上窗台时,王龙已经将《论语》藏进公文包。镜子里的 “陈志明” 眼神疲惫,却带着不容动摇的坚定,今天要把情报传递给 “渔夫”,那些仓库的防卫细节,会变成最锋利的刀,劈开敌人看似坚固的堡垒。

走出巷口时,卖早点的摊贩正在支起油锅,油条的香气扑面而来,王龙买了两根油条,远处的江湾方向传来军号声,悠长而沉闷,像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,吹响前奏,王龙一边出油条,一边脚步坚定地朝复兴公园走去。

寒雾再次弥漫开来,将上海的街巷笼罩在朦胧里。王龙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雾中,只有公文包里的《论语》硌着肋骨,像颗跳动的心脏,提醒他肩负的使命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